——从平面地灯到四面立体灯钉设计
据公安部2014-2016年调查统计数据,中国平均每天86人死于越斑马线,2.6人死于闯红灯。每年我国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高达10万以上,其中80%是由于行人本身违规造成的,行人闯红灯是造成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而细究行人闯红灯的原因,除了大众自身的“从众心理”和养成的“人凑够了就是绿灯”的“中国式过马路”的习惯等主观原因之外,客观上也是因为路口车流与人流行进混乱、红绿灯时间设置不科学、仅靠交警自身难以维持秩序等问题的存在。
攸亮紧跟数智化时代前进步伐,同时针对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,设计研发出智能斑马线的系统项目。
一、攸亮智慧斑马线,“智慧”在哪里
攸亮智慧斑马线系统由前端系统(包括两端设有智慧灯钉的斑马线、可以检测行人数量的智慧等候区和智慧杆三部分)、网络传输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三个部分构成,系统通过实时检测人行道等候区及斑马线上行人数量及状态,应用多种智能策略,实时调整信号配时方案,实现最大程度的人车和谐。
由传统的以“车”为本转变为同时兼顾行人与机动车,保证道路的通行效率最大化。同时与上下游路口联动协调控制和溢出控制,减少车辆延误,提高驾驶体验。
攸亮智慧斑马线系统架构
二、 攸亮智慧斑马线具体优势
1. 斑马线两端安装智慧道钉
攸亮设计出独特的智慧道钉,四面人车信号同步红绿灯平视发光且人车信号视野互不干扰,同时人行方向信号支持流水、常亮等多种模式显示,对城市中的低头族起到很大的提醒作用;在雾天雨天或者夜晚天色较暗时,横截车路亮起的灯带醒目明显,对夜间出行的行人和驾驶员都起到提示引导作用,督促驾驶员及时的停车或减速,提高安全文明礼让意识,减少交通事故发生频率。
(攸亮独特四面可分控平视智慧道钉)
(人车信号同步红绿灯平视发光,驾驶员看到红色灯钉,行人看到绿色灯钉)
2、主动精准监测行人
智能斑马线系统利用智能视频算法识别等候区人数,主动检测采集行人等待人数、等待时间等数据,数据层面更加丰富,为业务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数据基础。
3、自适应调整红绿灯
系统基于等待行人人数动态调整控制信号灯的配时方案,实现行人等待人数越多,行人等待时间越短的行人蓄水式放行。如果没有行人就直接全绿灯让车辆行驶,提高出行效率,系统可以应对行人流量的波动特性。
4、人车通行效率最优
根据监测到的实际人流量进行智能化配时控制,灵活配置放行时间,使得行人过街设施的总体效益最大化。在提升行人通行权的基础上,尽可能弱化了对机动车通行效率带来的不利影响。
5、上下游路口联动。
行人任何时候触发,都与上下游路口保持协调,上下游路口车辆几乎可以不停车通过行人过街路口。上下游路口排队接近路口时,自动由协调控制转为溢出控制。
三、 攸亮的具体项目案例
●常规款智能斑马线系统
目前,攸亮的智慧斑马线项目在重庆的南岸区南滨路长嘉汇,北碚区蔡家凤栖路等6处地点得到应用,反应取得效果良好,在南岸区等人流量较大地段,安装了智慧斑马线后,之前的行人随意越过车路、人车冲突的局面得到改善,实现了人车和谐。接下来,攸亮计划增设三个智慧斑马线应用项目,创新探索智慧交通模式,实现中心路段的无人智能化管理,降低重庆城区的交通事故隐患。
●一体式智能斑马线系统
在传统智慧斑马线的基础上,攸亮改造升级出更具优势,更美观的一体式智能斑马线系统,该产品外形简洁大方,将车行灯与人行灯结合在一起,并加上更加显眼的弧形LED灯带,随着红绿灯变换颜色,给行人和驾驶者更清晰美观的视觉效果,护航出行安全。
与常规款智能斑马线系统相比,它具有独特优点:
①使多个系统模块化集成,简约整体式设计;
②可拓展行人闯红灯抓拍功能,提高行人的遵章率;
③可扩展行人地埋灯设施,增强人行提示。
该项目目前落地于湖北恩施,取得良好应用效果,得到当地该路段行人、交警的许多正向反馈,当地市民表示:“在智能斑马线安装之前,行人即来即走,人流量大时穿过马路的行人络绎不绝,车辆让行时间长而无序,常常堵塞。而有了智能斑马线后,它不仅能根据等待的人数调整通行的秒数,且由于它独特的四面灯钉设计,行人和车辆驾驶员都能从各自角度看到相应的提示信号灯,而且从我们行人角度看过去,灯钉还能流水闪烁或者常亮,非常醒目!穿行马路时感觉安全了很多,同时人车的通行效率都得到了提高。”